也就是Tim Berners-Lee(2004)提出的語意網Layer Cake中的一個部分:
因此我略懂RDF也是很正常的。
就像身為一個汽車維修員,隨身攜帶工具也是很正常的一樣XD
所以以下此篇將以語意網的角度淺談Web的未來。
一開始,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Web 1.0 2.0與3.0的不同:
分類(Web)
描述
1.0
沒有互動的機制,所有的資訊都是單向的流通。
2.0
最主要的精神是可以進行協作與共享,模範生有Wikipedia,Facebook等等。
「Anyone can say Anything on Any topic」這個AAA Slogan[1]也將其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。
3.0
「該詞包含多層含義,用來概括網際網路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不同的方向和特徵,包括:將網際網路本身轉化為一個泛型資料庫;跨瀏覽器、超瀏覽器的內容投遞和請求機制;人工智慧技術的運用;語意網。」
※泛型資料庫:我認為是與Linked Data相關概念,請參考Vcard。
分類(Web)
|
描述
|
1.0
|
沒有互動的機制,所有的資訊都是單向的流通。
|
2.0
|
最主要的精神是可以進行協作與共享,模範生有Wikipedia,Facebook等等。
「Anyone can say Anything on Any topic」這個AAA Slogan[1]也將其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。
|
3.0 |
「該詞包含多層含義,用來概括網際網路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不同的方向和特徵,包括:將網際網路本身轉化為一個泛型資料庫;跨瀏覽器、超瀏覽器的內容投遞和請求機制;人工智慧技術的運用;語意網。」
※泛型資料庫:我認為是與Linked Data相關概念,請參考Vcard。
|
語意網中有一層標準和現在的HTML標準很接近,但是又有點些許的不同。
這層便是RDF。(在Semantic Web Layer Cake中Ontology的下層)
和HTML同為XML檔案,且都是W3C定義的標準,其簡介如下:
RDF 語言是 W3C 的語意網活動的组成部分。W3C 的「語意網展望(Semantic Web Vision)」的目標是:
- Web 資訊擁有精確的涵義
- Web 資訊可以被電腦理解並處理
- 電腦可以從 Web 上整合資訊
以下是RDF的範例代碼。在RDF中,所有的標籤皆可以是自訂的:
<?xml version="1.0"?>
<RDF>
<Description about="http://www.w3school.com.cn/RDF">
<author>David</author>
<homepage>http://www.w3school.com.cn</homepage>
</Description>
</RDF>
而從HTML4、HTML5甚至到HTML6來看其實對於自定義標籤的限制是越來越寬了
從一開始的head、body,到後來還有header、footer等標籤
某種程度看來也是在幫助網頁本身的資訊能夠擁有更精確的涵義
就現在來說,我並不確定我們屬於Web的2.0、2.3、2.5的哪個階段
但可以確定的是,我們已經慢慢地朝著Web 3.0的方向前進
至於4.0是什麼樣的世界 真的很難以想像......
References,
[1] Semantic Web for the Working Ontologist. D.Allemang & J.Hendler, 2008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